【导语】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梓潼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承包出去的塘库堰陆续收回,采用“人放天养”方式,通过“鱼苗代养”发展天然水产养殖,保护生态环境,壮大集体经济。 【正文】这段时间,南部县升钟湖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将养殖在梓潼县的鱼苗进行打捞,然后放入升钟湖水库继续进行养殖。据介绍:这批鱼苗是去年和今年分别放进去的,开始每条在2、3两左右,主要是花鲢和白鲢。通过人放天养,现在每条达到了两斤以上。 【同期声】南部县升钟湖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梓潼片区负责人:梁 海:主要是壮大集体经济,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有机产品 效果是相当明显,今年仁和镇整个15座水库有几十万元的纯收入。 【正文】据了解,仁和镇秋树村收回水库后,与南部县升钟湖渔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鱼苗代养”协议。由公司免费提供幼苗、养殖技术和管理,生态鱼苗回收价格高于市场价3%-5%,村集体零风险且有固定收入。 【同期声】梓潼县仁和镇秋树村党支部书记 杨道理:第一个好处就是增加集体经济,第二个是为了水质环保,保证农户牲畜用水和种田用水。原来水库承包年收入只有5000块钱,现在收入有11000元。 【正文】在镇村改革全部完成后,2021年,仁和镇对辖区所有水库陆续收回管理权、经营权,支持各村与企业签订“鱼苗代养”协议。仁和镇明确规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鱼苗代养费用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沟渠、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 【同期声】梓潼县仁和镇党委书记 谢 骞:该模式有效破解肥水养鱼现象屡禁不止,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与经营主体保水保鱼矛盾和小型水库管理维护经费困难等难题。促进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鱼苗代养”模式。2022年,该模式助力全镇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 【正文】目前,梓潼县部分乡镇已经整合各村塘库堰资源,与水产企业签订“鱼苗代养”协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零风险挣取鱼苗代养费,带动30多个村(社区)创收增收,预计实现纯收入超过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