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是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20周年。绵阳新闻从今天起推出科技城建设20周年系列报道《科技城建设20周年 创新驱动再出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年来,创新是绵阳的根与魂,更是时代赋予绵阳的重要使命。如今,绵阳正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正文】这段时间,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技术交易服务部部长王小敏和同事们格外忙碌,因为将参加近期在成都举办的创业菁蓉汇技术融合专场活动。除了参会外,此次专场活动,王小敏还将带去从我市精心挑选的科研成果。 【同期声】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技术交易服务部部长 王小敏:我们计划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筛选出大概50个项目带到成都,进行集中展示和发布,希望能与成都的创投机构进行对接洽谈,最终实现这些项目转化落地,实现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助力成渝双层经济圈建设。 【正文】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自2016年揭牌运营以来,积极开展科技协同创新,已为500多家企业提供精准对接服务。这段时间,四川宇峰科技技术人员正抓紧时间对最新研发的校园AI健康数据监测系统进行调试。 【同期声】四川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王兴政:采用先进的手势识别技术自主进行产品操控,对在校学生实时进行电子视力和身高、体重健康数据追踪监测,形成学生健康成长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让学校与家庭对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管理,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正文】从今年5月份开始,宇峰科技迅速着手新产品的研发。然而,在研发校园AI健康数据监测系统中,最大的技术难点就是电子视力手势识别精准算法。 【正文】要突破这一技术难题,宇峰科技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开展联合攻关,经过协同创新,产品研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同期声】四川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永:目前产品已进入上线测试阶段,申报知识产权保护两项,预计11月可进入成都绵阳的学校实测使用。 【正文】在实施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中,我市围绕在绵国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布局配套项目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建设中物院配套产业园、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配套产业园,实施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 【同期声】市科技局副局长 曹建龙:鼓励开展科技协同攻关。聚焦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平台建设的“三张清单”,推动企业、院所、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服务产业发展。 【正文】近年来,持续推进我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合作,联合高校、院所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协同攻关的能力,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6.52%、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跃升至12.1件,是2015年的3倍。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61亿元,保持全省第二位,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速。 【同期声】市科技局副局长 曹建龙: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做好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绵阳科技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深化科技管理制度改革,打造高端创新载体,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创新人才聚集,在壮大创新主体、提升科技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努力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高地,共建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特区贡献力量。